科尔摩根伺服电机 AKM31S-SSSN1-02 出现 “卡死转不动” 故障,通常表现为电机轴无法手动转动或通电后驱动器报警(如过流、过载),核心原因集中在机械卡滞、电机内部损坏或负载异常三大类。以下是具体排查与维修步骤:
电机卡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外部机械阻力过大,需先排除负载和连接部件的影响:
-
操作步骤:断开电机与负载的连接(如拆除联轴器、齿轮箱),断电状态下用手转动电机轴。
-
若电机轴能灵活转动(无明显阻力):说明故障在负载端(如负载卡死、传动部件卡滞)。
-
若电机轴仍无法转动:说明故障在电机本体(内部机械或电气损坏)。
-
负载卡死:
-
检查负载设备(如丝杠、传送带、齿轮箱)是否有异物卡入(如金属碎屑、物料堆积),或因锈蚀、磨损导致卡滞(如丝杠螺母咬死)。
-
测试负载转动灵活性:手动转动负载输入端,若阻力过大或卡顿,需拆解负载清理、润滑或更换磨损部件(如丝杠、轴承)。
-
传动部件卡滞:
-
联轴器:检查是否因安装过紧(如刚性联轴器压死)、弹性体老化硬化导致卡滞,或螺丝错位卡住电机轴。
-
中间传动件:如齿轮箱内齿轮啮合错位、轴承抱死,需拆解齿轮箱检查齿轮齿面是否崩裂、轴承是否转动卡死。
电机轴自身卡死多为内部机械损坏,需拆解电机检查:
-
现象:电机轴完全无法转动,或转动时伴随 “咔咔” 异响,端盖处可能有过热痕迹(如油漆变色)。
-
原因:
-
轴承缺油、润滑脂干涸硬化,导致滚珠与滚道干摩擦,最终磨损、烧结(滚珠卡死在滚道内)。
-
轴承混入异物(如金属碎屑、粉尘),或安装时轴承外圈 / 内圈受力变形(如端盖螺丝拧太紧,压溃轴承)。
-
电机长期过载运行,轴承承受过大轴向 / 径向力,导致早期失效。
-
维修步骤:
-
拆解电机端盖(注意保护编码器,避免碰撞),取出转子,检查轴承状态:若滚珠 / 滚道有剥落、裂纹或烧结痕迹,需更换同型号轴承(如 SKF 6204、NSK 6005 等,具体型号参考电机手册)。
-
更换轴承时需使用专用工具(如轴承拉马),避免敲击轴承外圈(防止变形),安装后加注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脂,填充量为轴承腔的 1/3~1/2)。
-
现象:电机轴转动时阻力极大,甚至完全卡死,拆解后可见转子外圆与定子内圆有摩擦痕迹(如划痕、金属碎屑)。
-
原因:
-
电机轴弯曲(径向跳动>0.05mm),导致转子旋转时与定子内壁摩擦。
-
端盖轴承室磨损(孔径变大),或安装时端盖错位,导致转子偏心。
-
定子绕组松动、鼓包(如匝间短路后过热膨胀),与转子产生干涉。
-
维修步骤:
-
测量电机轴径向跳动:用百分表固定在定子上,表头接触轴端,转动轴若跳动超差,需校直电机轴(小型轴可冷校,严重弯曲需更换转子)。
-
检查定子内圆:若有摩擦痕迹,用细砂纸打磨光滑(避免损伤绝缘漆);若绕组鼓包,需重新浸漆固化或更换定子。
-
修复端盖轴承室:若磨损,可采用电镀修复或更换端盖,确保轴承安装后无松动。
-
现象:电机轴手动转动时阻力不均,或转动到某一角度突然卡死,多伴随编码器报警(如 “位置反馈丢失”)。
-
原因:
-
编码器码盘与外壳碰撞(如安装时编码器固定螺丝过松,导致码盘偏移)。
-
编码器内部轴承卡死(常见于带轴承的绝对值编码器)。
-
维修步骤:
-
拆除编码器,单独转动电机轴:若轴恢复灵活,说明编码器卡滞,需更换编码器(注意型号匹配,如 AKM31S 常用的 HIPERFACE 或 EnDat 编码器)。
部分电气问题会导致电机通电后无法转动(驱动器保护),易被误认为机械卡死:
-
现象:断电时电机轴可转动,但通电后驱动器报 “过流”“过载”,电机无法启动(或启动瞬间卡死)。
-
原因:
-
绕组匝间短路(如漆包线破损,导致相邻线圈短路),电流骤增,驱动器触发保护。
-
绕组与机壳接地(绝缘击穿),形成漏电回路,电机无法正常输出扭矩。
-
检测方法:
-
用万用表测三相绕组电阻:正常应平衡(如 AKM31S 约几欧),若某相电阻为 0(短路)或远小于其他相,需重绕绕组。
-
用兆欧表测绕组与机壳绝缘:绝缘电阻应≥100MΩ(500V 档),若<1MΩ,说明接地故障,需修复绝缘(清除异物、重新浸漆)。
-
现象:电机轴可手动转动,但通电后驱动器报 “过载”“过扭矩”,无法启动。
-
原因:
-
驱动器 “扭矩限制” 参数设置过小(如实际负载扭矩超过限制值),导致电机启动时被强制锁定。
-
驱动器 “使能” 信号未接通,或内部逻辑故障(如 CPU 误判故障)。
-
排查步骤:
-
连接驱动器调试软件(如 SERVOSTAR Studio),查看报警代码(如 “OL” 过载、“OC” 过流),复位参数后重新设置扭矩限制(按实际负载 1.5 倍设置)。
-
检查使能信号(如 CN1 接口的 ENA 信号)是否正常,排除外部信号干扰。
-
安全操作:
-
拆解电机前必须断开所有电源,等待驱动器电容放电(至少 15 分钟),避免触电。
-
拆卸编码器时,标记原位置(如做对位记号),避免重装后零位偏移。
-
部件更换规范:
-
轴承、编码器等关键部件需使用原厂或同规格正品(如轴承精度等级≥P5,编码器分辨率与原型号一致)。
-
重装电机时,端盖螺丝需对角均匀拧紧(扭矩按手册要求,如 M4 螺丝约 2.5N・m),避免轴承预紧力过大。
-
测试验证:
-
维修后先手动转动电机轴,确保无卡滞;通电空转测试(低速→高速),用振动仪检测振幅(正常应≤0.05mm/s);带负载运行时监控驱动器电流(三相平衡,无过载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逐步定位 “卡死” 原因:机械卡滞优先排查轴承和负载,电气问题重点检测绕组和编码器,最终通过替换损坏部件或调整参数解决故障。若涉及绕组重绕、轴类加工等复杂操作,建议联系专业维修机构,避免二次损坏。